那天晚上,下着大雨。手机外卖App的倒计时已经变成了红色,显示“超时2分钟”。我盯着屏幕,肚子饿得咕咕叫,心里已经有点火气——这么久了还没送到,是不是骑手在偷懒?
五分钟后,楼下传来急促的电动车刹车声。门口站着的,是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,雨水顺着头发滴到脸上,他喘着气,把外卖递过来:“不好意思,路口被堵住了,有辆车翻了,我绕了很大一圈。”说完转身就冲回电动车,又接了一个订单。袋子里,汤还热着。
那一刻,我没点差评,反而给了个五星,还留了句“注意安全”。但我知道,屏幕另一边,并不是每个顾客都会这样想。
一个朋友跟我讲过,他认识的骑手老刘,冬天送餐迟了五分钟,被顾客骂到崩溃。那天是大雪,路面结冰,老刘在一个下坡刹不住车摔了出去,膝盖当场肿了起来。他硬是把餐送到,没敢进医院,怕误了下一个单。结果顾客只回了四个字:“速度太慢。”系统直接扣了他50块,还影响了整月的接单权重。那个月,老刘的收入比平时少了近千元。
猎奇的是,外卖平台的规则,有时比你想象的更冷酷。后台会计算骑手的平均送达时间、准时率和差评率。一旦差评太多,不仅扣钱,还有可能直接停号。对于很多全职骑手来说,这不是损失一份工作,而是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。更讽刺的是,即使骑手迟到的原因是救人、遇到交通事故,平台也很少完全免责。
有个新闻让我印象深刻——杭州一名骑手在送餐路上遇到车祸,扶起伤者送到医院,结果外卖晚了十几分钟,顾客照样给了差评。媒体报道后,舆论骂顾客冷血,可现实是,系统依旧判定为超时。骑手的善举,换来的只是经济和规则的惩罚。
暴论来了:差评不仅仅是一次情绪宣泄,它在这个行业里,有时候比刀子还锋利。
对你来说,可能就是一次不满的表达;对骑手来说,可能是压垮生计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这并不是说顾客就要无条件理解所有迟到。确实有骑手偷懒、接单过多导致延误。但在真实世界里,更多的超时背后,是雨雪天的湿滑路面、节假日的交通瘫痪、送餐途中遇到的突发状况。
那晚送餐的小伙,后来在另一个单子上遇到我。他笑着说:“上次那天我湿着衣服跑了一晚上,没感冒算是运气好。”我看着他,忽然觉得,外卖这个行业,就是一群在风雨里奔跑的人,和一群在屏幕后等待的人。差评和好评,隔着的,是一段你没看见的路。
所以,下次你看到倒计时变红,外卖晚了几分钟,你会给差评,还是先听听骑手的解释?
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15,配资实盘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